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信用卡质效榜:鏖战存量市场,谁在精耕细作?

2024年7月,信用效榜细作随着“史上最严”信用卡新规“(即《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卡质通知》,文中简称“信用卡新规”)正式结束过渡期,鏖战各商业银行辞别过往长期追求发卡量为核心考核权重的存量跑马圈地运动,将提升存量信用卡活跃度及控制不良率作为优先项。市场目前,精耕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提质革新之举正呈燎原之势。信用效榜细作

在这场竞相暗战的卡质市场变革中,商业银行信用卡板块如何力克风险资产暴露之艰?鏖战哪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在风险控制与创收中找到了新平衡点?是否能在技术赋能之下精准捕捉持卡人的个性化诉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基于对信用卡监管政策和市场变化动向的长期跟踪调研和观察,优化了2023年”信用卡质效榜“指标评价体系,存量搭建“2024年金标杆——信用卡质效榜”指标评价体系,市场并以2022年和2023年两年年报数据为依托,精耕对43家银行(包括42家A股上市银行和未上市但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信用效榜细作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评,制作并发布2024年“信用卡质效榜”初榜。卡质

9月开始,鏖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在此初榜基础上增加或替换为银行2024年中报数据并对相关指标得分进行更新,还将对被测评银行进行深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或线上调研。与此同时,将遴选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进行独立评选。在上述三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制作并发布“2024年金标杆——信用卡质效榜”。

“2024年信用卡质效榜”系2024年度“金标杆——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系列榜单之一。2023年,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历时9个月,经历搭建榜单评价指标体系、采集校验数据、测算排名、深调研和专家评审等严密流程,于当年12月首度颁布“金标杆”榜单。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是“金标杆”一直严格遵循的四大原则。

三大维度13项指标

2024年“信用卡质效榜”测评对象由2023年的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扩展至43家银行,包括42家A股上市银行及尚未上市但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广东发展银行。

较之2023年指标评测体系,2024年“信用卡质效榜”评价指标体系亦随着“信用卡新规”过渡期结束而相应调整,设置“业务增长和活跃度”、“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和消费者保护”等三大维度及其对应的12项指标:新增体现授信额度使用情况的“额度使用率”指标,通过手工测算的方式得出比值,借此一窥各行信用卡授信额度使用情况。并以定性考核交易总额的方式提升对信用卡活跃度的测评;对经济下行期内信用卡不良率的考量亦透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相应权重。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信用卡投诉情况和披露度反映了各银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执行情况及重视程度。因此,分别以反向指标及定性考核的方式,增加对此事项的关注度。

对于信用卡市场而言,监管机构的大旗已明显转向。2022年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并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业需转变粗放发展模式,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长期睡眠卡率超过20%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等。此通知为期两年的过渡期已正式结束,各商业银行从整改走向革新,正式进入“重留存、重效益”的存量经营时代。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中亦发现,与信用卡新规指引趋势相呼应,部分银行已不再披露总计发卡量,转而公布流通卡数据。

三股份行入围前五   

根据上述榜单指标评价体系,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43家银行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并排名,招行以总分第一摘得冠军。

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与国有银行中的建行和城商行序列中的重庆银行入围榜单前五;紧跟其后的第六至第十名依次是中行、交行、邮储银行、工行和兰州银行。

它们何以跻身前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选取招行、建行和兰州银行进行个案分析和说明。对比2023年“信用卡质效榜”终榜排名,招行已连续两次摘得花魁,建行则是国有银行中首次“闯入”前五的国有银行,曝光度有限的兰州银行在排名前十的银行中资产规模最小,亦是“唯二”挤入前十的城商行之一。

单项指标分值排名显示,招行在发卡量、交易总额和业务收入等三项指标上均获得考评刻度内满分。虽未在2023年年报中公布累计发卡量,但招行披露了更具参考意义的流通卡量,数值亦在披露同类指标的银行中排名第一;交易总额是体现信用卡活跃度最为关键的指标,招行不仅在此项上排名第一,且绝对值远超排名第二的建行;业务收入更领先于已披露相关数据银行。除去前述经营指标,招行在年报中公布的信用卡投诉占比亦是所有银行中最低。

发卡量排名第三的建行总得分仅次于招行。在已披露数据的37家银行中,建行信用卡因2023年贷款金额排名第一而获得该指标考评刻度内满分。此外,其信用卡交易金额亦表现不俗,在一众银行中排名第二。贷款金额和交易额历来被视作效益生产指标,虽然建行未披露当年信用卡收入情况,但据此可以推断一二。与此同时,建行公布的信用卡不良率为1.66%,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4家国有银行中表现最优。

兰州银行是城商行序列中与重庆银行一并挤进前十的两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其与重庆银行的资产规模发现,相比后者,兰州银行资产规模少近一半,因此以其作为中小银行代表进行个案分析更具典型意义。

对比发现,兰州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在已公布数据的15家银行中表现最优,仅为0.89%,这一数值离兴业银行公布的3.93%的最高值存在显著差距。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兰州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更大幅下滑近70%,顶住了经济下行期内风险资产暴露导致的不良率激增的压力。此外,兰州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实现正增长,在城商行序列中增幅仅次于资产规模第一的北京银行。

各行倚重度不同

与招行、中信银行和广发银行纷纷跻身榜单前五形成鲜明对比,国有银行序列中的农行总分排名甚至跌至第十九名,是六大行中唯一落选榜单前十的银行。

资产规模庞大且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早的农行为何会排名靠后?关于信用卡业务的信息披露度有限是原因之一。该行2023年年报除以具体数值披露关于信用卡贷款余额及消费额外,其他方面均表述为“信用卡客户数、消费额保持较快增长”和“信用卡资产质量继续保持在行业前列”等,因此无法获取对应指标项下的分值。

从获得相应打分的指标项分析,体现信用卡收入来源的贷款余额和消费金额两项,农行在六大国有银行中表现居中,信用卡贷款余额排名仅次于建行,在37家已披露数据银行中亦排名第三。消费金额在六大国有银行中排名第四,与排名第三的工行相差甚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透过年报披露数值匡算的额度使用率一项,农行于六大行中的排名亦仅次于建行。由此可见,从信用卡交易活跃度、睡眠卡管控等方面,农行的实际表现也许并不差。

剔除信息披露度因素,各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倚重程度不一或许也是原因之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数据测算过程中发现,较之股份行,信用卡业务在国有银行中的占比较小。以工、农、中、建四大行2023年数据为例,信用卡贷款在其零售贷款中占比分别为7.9%、8.6%、8.5%、11.5%,而招行、中信和广发等对应的数值则分别为27%、22.8%、48.1%。而从零售贷款自身所包含的业务种类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经营贷和信用卡贷款均是可选项,各行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市场变化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或不失应有之义。

以上分析亦可解释信用卡榜单总分排名中为何部分国有行排名表现逊色于股份行。但六大行和9家A股上市股份行及广东发展银行均入围前二十,力证了信用卡业务是系统重要性银行难以割舍的业务。

城商行分化

按银行类别区分,榜单前二十名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的席位占比为6:10:4。除排名第五和第十的重庆银和、兰州银行外,常熟银行和上海银行也分别以第十五和第十六入围。被测评城的19家城商行信用卡业务与大中型银行存在显著差距,且首尾排名分差值超过40分,分化情形较为严重。

重庆银行得分在城商行序列中排名第一,亦是榜单总分排名第五。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其信息披露相对全面存在关系。在19家被测评的城商行中,仅有4家披露信用卡投诉情况,5家披露信用卡不良率,4家公布信用卡交易额。在此三项指标中,重庆银行均是已披露者之一,因此获得相应考评刻度内分值。与此同时,该行信用卡额度使用率在43家银行中排名第一,而不良率亦优于行业同期均值。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选取城商行中发卡量最多且信用卡交易及贷款金额最大的上海银行与重庆银行对比发现,前者虽然在经营创收指标方面存在优势,但未公布与优胜项相关的信用卡收入情况。此外,关于信用卡投诉情况亦未进行说明;城商行中资产规模居首的北京银行则仅就指标评价体系内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及信用卡投诉情况进行披露。虽然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较2022年实现了近四成增幅,但因发卡量、交易金额和不良率等数据缺失,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难以透过年报对其信用卡业务进行全面评价。

除上海银行和北京银行外,在卡交易额及信用卡业务收入方面有不俗表现的青岛银行亦存在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

若仅观察对比信用卡信贷余额一项,2023年,19家城商行中仅7家信贷余额超百亿元,分别是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重庆银行、长沙银行、北京银行和青岛银行。但在此项上排名最高的上海银行在总榜对应的单项排名中只排名第21位,与国有行及股份行仍存在较大差距。

应避免“藏匿”数据

自广东发展银行于1995年发行中国首张标准信用卡至今,中国信用卡业务即将迎来30周年。但信用卡业务高歌猛进的时代于2022年7月戛然而止。随着信用卡新规落地及过渡期正式结束,信用卡市场正式告别“以量称王”的跑马圈地策略,转而投身于对存量卡的精耕细作。居民消费加杠杆意愿减弱和信用卡不良风险暴露增加等问题更成为信用卡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上述情势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注意到国内部分银行正通过调整信用卡场景权益、叫停部分无实际产能联名卡等方式优化成本支出,以追求经营业绩。与此同时,对信用卡数量的关注也由之前的累计发卡量转移至流通卡量。例如在2023年年报中,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平安银行在内的3家银行均采取公布流通卡数量的方式来描述发卡现状。

但较为惋惜的是,在43家被测评银行中,仅有上述3家银行公布流通卡量,多数银行公布的则是包含睡眠卡在内的累计发卡量,更有18家银行两项数据均未公布。

业内普遍关注的信用卡收入,披露者仅有包括招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在内的9家,43家被测评银行中无一对信用卡业务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披露。虑及该项指标披露度有限,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特此在指标评价体系里设置了与信用卡创收直接相关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和“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两项,借此对各行信用卡业务经营现状进行补充求证。后两项中关于“交易总额/消费总额”的披露在一些中小银行的年报中尤显不足。

为评估存量经营效果,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试图通过“交易额增幅与流通卡增幅比值”测试各行水平,但仍因信息披露不足被迫放弃。

与此同时,包括反映各行风控水平的信用卡不良率、体现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信用卡业务投诉数量及占比等重要指标亦披露有限。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建议,作为上市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银行,43家银行应贯彻落实信用卡新规,对相关业务领域的关键数据透明化,以便投资人和持卡人及相关各界对银行相关业务现状有更清晰的认知。如此,外部多元监督可助推银行深化变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