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新农人”集结,驰骋在希望的田野_

金秋时节,新农人葱茏的集结稻田逐渐转为金黄。在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驰骋当地小伙儿邵爱涛与来自安徽农大、希望南京农大的新农人科研团队一起,对用作实验对照的集结4片稻田分别取样,测量稻苗的驰骋分蘖数、穗粒数,希望分析不同生长条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新农人影响。

“这是集结我们公司和高校合作的科研项目,两片试验田采用新型综合种植管理技术管护,驰骋其中一片还在新技术基础上,希望减少肥、新农人药使用量,集结测看能否保持产量。驰骋”邵爱涛介绍,综合水稻不同生产阶段采集的数据结果,可以分析探索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的施肥耕作方式。

生于1994年的邵爱涛从小对农业有热情,本科时报名参加安徽农业大学“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试验班”。几年前,他毅然辞去都市白领工作,一头“扎”进家乡沃土,创办农业科技公司,现已累计服务农作物面积上万亩,建成集技术引进、农资销售、孵化创新、示范推广、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发展平台,获评“安徽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

今年4月,天长市新农人协会成立,旨在凝聚“新农人”力量,共享资源、互补优势,示范推广先进农业科技,鼓励培育农业创新创业发展,共同推动天长市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刚满30岁的邵爱涛获选协会秘书长,担任协会会长的则是已经52岁的张建昌。

从2009年牵头创办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张建昌从事农技推广15年,带领合作社服务过周边近400个小农户和30多家种粮大户,开展过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更不计其数,是天长大小农户公认的“领头雁”。

在张建昌看来,“新农人”之“新”,不在于年龄和资历,更多要看有没有新思想、新格局、新面貌。

来到张建昌的办公室,案头书架上满满当当都是翻看多遍的农业专著,“要保持‘新’,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有学习才能有摄入、有思考、有沉淀。”

张建昌对一切有关农业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敢于做“吃螃蟹的人”。他与安农大、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为作物栽培、农企管理提供科学支持。接触到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他总把自家农场当成“试验田”,摸索经验成效后,再指导其他农户推广应用。

这些年,张建昌深入思考,引入中医“固本培元”理念,致力于运用绿色科学的生物集成技术,以有机肥、微生物等替代化肥和农药,从根本上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实现土壤改良、粮食丰收和食品安全多效共赢。

去年,张建昌引进采用卫星定位导航和激光精细平整技术的无人自动整平机,试点开展水稻机插秧旱整水插技术优势对比试验项目。“激光卫星整地机自动作业,可以将农田水平高低差控制在5厘米内,从而把插秧的平均水深从11至12厘米降低到2至3厘米,每亩地光用水就能省下30吨。通过测深施肥,又减少了肥料用量,更深的意义还在于,这样能大幅度降低农业面源水体污染。”

张建昌一层一层地剖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所在,他说,“希望通过扩大、改进智慧农机应用水平,减轻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量,让种地成为一件比智能、比脑力、有奔头的工作,吸引更多‘新人’来到乡村、投身农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引导支持下,越来越多像张建昌、邵爱涛这样一批批掌握现代技术、拥有创新思维的新农人在皖东的广袤乡村放开手脚,干得风生水起。今年7月16日,滁州市新农人协会正式揭牌成立,首批吸纳的306个新农人个体平均年龄43岁,覆盖全市所有县(区),涉及农村电商、农旅文化创意、高素质职业农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6大领域。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农人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联农带农共富、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贡献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示范作用显著,我市将引导协会发挥组织作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人员和产业的交流对接,共同助力我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