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底以来,悖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措施,亿减业受预计今年全年减免税费规模将达到5500亿元,税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小企陷入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惠少目前结构性减税政策已见成效,积极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去年底以来,悖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税措施,亿减业受预计今年全年减免税费规模将达到5500亿元,税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小企陷入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惠少目前结构性减税政策已见成效,积极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
但是悖论,《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却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反映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减税政策带来的实惠。减税政策是否在执行中打了折扣?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按照积极财政政策的定义,应该是增加支出、减少收入,如果这样理解,目前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积极财政政策了。
中小企业实惠少
在采访中,楠溪江农业集团董事长徐林告诉记者,以前他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但是金融危机以来的大规模减税他并没有深刻的感受。
温州金可光学有限公司老板熊伙荣则表示,他几乎没有感受到减税政策的实惠,而他和周围的一些外贸企业的困难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熊伙荣现在资金比较紧张、经营状况并不好,首先需要的是资金,其次才能够理顺经营,至于减税的那点钱相对于对资金的渴求程度可以忽略。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接着表示,减税对企业有好处,但力度不够大,温州中小企业经营依旧困难,需要更大规模减税,所得税、营业税等直接税需要进一步减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表示,总体来看减税比较分散,企业往往只能享受一部分优惠,甚至很大一部分企业不满足税收优惠条件,所以体会不到减税的实惠,这个问题肯定存在。
而从减税措施本身看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减税实惠也很容易理解。以减税规模最大的增值税转型来看,转型后企业购买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税前扣除,但是如果企业不扩大生产、购买设备等,则不会享受到这个减税实惠。
而包括熊伙荣在内的中小企业老板,本身经营困难、订单减少,购进机器设备、扩大生产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享受到的减税则更少。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则表示,事实上由于4万亿投资更多的投入到航空、钢铁、房地产、煤炭以及交通等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领域,增值税的这部分减税实惠也最终流向国有企业。
工信部近期出台“中小企业29条”,其中对小型微利企业税收减免措施,被认为是力度较大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是年所得3万以下,这类企业规模很小,企业受益数量可想而知。
而燃油税改革、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暂免利息税、印花税单项征收等措施,与中小企业联系更小,中小企业唯一能够享受到实惠的就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连续8次调高部分行业和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不过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表示,事实上这部分优惠大部分给了外国人。
积极财政悖论
企业没有实惠,财政部门又感受到减收压力。在减税背景下,财税部门多次下达加强消费税、个税征管的文件,这不可避免被理解为财税部门的增收措施。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税总局从年初开始就着手税收稽查,据称稽查局查税任务是1000亿。
在此背景下,财政收入在今年前四个月连续负增长后,从5月起扭亏为盈并持续发力,6月份增长10%以上,8月份暴增36.1%,9月份增长33%,10月份增长28.4%。李炜光认为,这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实际上压缩了民间投资和消费。
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看,从5月份财政收入转正以来,非税收入一直高速增长,李炜光分析,在税收收入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连续大增和财税部门大力加强征管关系很大。由此他得出结论,财政收入大增,绝对不是民间消费增长、经济好转导致的,而是给硬生生掏出来的。
对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增长,刘桓同样提出质疑:按照标准经济学理论,积极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但起码从近几个月来看,已经不是标准和纯粹意义上的积极财政政策了。
事实上,财税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财政官员就对记者强调,即使近几个月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由于年初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今年财政收入还是不能乐观,而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包括在消费、社保、投资等领域的支出还是会很大,所以明年财政收支形势依旧严峻。他分析,为了保证支出,明年扩大减税规模的空间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