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姚洋:中国经济已基本触底,2049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摘要:“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大的姚洋已基下降周期尾端,已经基本触底。中国随着明年十九大的经济召开,我们的本触经济会很快复苏。”在10月28日召开的底年“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高收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谈到中国经济L型走势时,入国给出了比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乐观的姚洋已基判断。

姚洋:中国经济已基本触底,经济2049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成都报道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大的本触下降周期尾端,已经基本触底。底年随着明年十九大的高收召开,我们的入国经济会很快复苏。”在10月28日召开的姚洋已基“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谈到中国经济L型走势时,给出了比目前绝大多数人都乐观的判断。

那么,在强力支撑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的房地产业遭遇严厉调控,楼市前景变得扑朔迷离之际,今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还能保持住6.8%的水准吗?面对《华夏时报》记者的这一提问,姚洋的判断周期显然不是着眼当下,他说:“这么短时间的表现不好判断。”

但他认为目前经济基本触底的依据却非常给力。

“投资率下降到10%左右,就基本上接近投资增速;所以,投资率下降到10%左右,应该是触底了,经济也随之现出底部特征。”姚洋告诉记者,不分析清楚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就容易出现判断误差,“现在,整个市场和社会弥漫着一股对中国经济判断比较悲观的看法,我个人觉得这种悲观的看法是没有多少基础的。”

为什么这么说?姚洋的解释是:经济增长减速,既有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下降,也有中国自己结构调整的原因,如工业增长减速;即便如此,也不会像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说的一下子降到3%、4%。“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经历一个经济周期,从1992年开始,我们大概有2个大周期,4个小周期,每个小周期时间大概是7年:1992年到1997年是高速增长,1998年到2013年进入下行期,从2004年到2012年是比较长的增长期,进入2013年就开始进入景气下降期。经济的增长曲线其实是和投资率的吻合度非常高,对比看,周期性就非常明显。”如图:

QQ截图20161028164849.jpg


而在这个经济周期过程中,广受诟病的就是为刺激经济央行执行的货币政策。对此,姚洋却告诉记者:“说央行超发货币是误导,这对央行在稳定经济大局中的定位不公平,中国从没有超发货币,数据上显得多主要是因为基础货币的盘子大,没办法。美国才是真正的滥发货币者,美联储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印钞机。”

既然经济触底可期,那么,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潜力在哪里?

对于目前最热门的三个方向,姚洋却有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经济进入新阶段是非常必须的,但光搞双创还不够;供给侧改革也很重要,但是供给侧改革至少短期内要做的是消化过剩产能、降杠杆,是调节生产的措施,并不能持续地给经济增长带来长远的增长潜力;最后一个促进服务业也当然很重要,但是要靠服务业支撑6.5%以上的经济增长是有难度的。

“东部的人均收入是中西部的1.8倍,并且差距还在拉大。而这个差距恰恰就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姚洋的答案其实在这里。

他给记者展示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上海人均收入大概是贵州的四倍,上海的人均收入现在已经接近20000美元了,跟世界最高的差距实际上还没有和贵州的差距那么大;从产业结构来看也非常明显,如第一产业占比,东部地区是5%,这已是发达国家水平,中西部地区仅在10%以上;再看城市化率差距更大,东部地区接近70%,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50%,差了20个点。

“中国的发展是从沿海开始,现在向内陆推移,这里有巨大的潜能。”姚洋认为,地理差距意味着我们国内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上一轮工业化过程,跟世界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在国内要缩小中西部和沿海的差距,这样会让经济带来持续的增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