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个税申报频现“被入职” 51社保连夜打补丁

摘要:“被入职”现象因“个税APP”的被入职推出而曝光,不过,个税据记者了解,申报社保社保税管之后,频现此类现象不光难以杜绝,连夜甚至会成为部分企业规避社保缴费基数大幅上升的打补丁渠道之一。

个税申报频现“被入职”   51社保连夜打补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填写“个税APP”信息,被入职大量“被入职”、个税“被法人”的申报社保现象被纷纷曝出。

近日,频现北京的连夜王女士在申请个税时发现,在“任职受雇信息”一栏,打补丁除了她现任的被入职单位外,还出现了一家名为“北京众合天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1社保)”(下称“51社保”)的个税单位,而她从未就职过该家单位。申报社保

通过搜索信息和咨询,王女士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该公司盗用,用于发放劳务费用给他人。于是,向51社保进行了投诉。

那么,“任职受雇信息”一栏为何会出现多家单位?是否存在个人信息被盗用发放劳务费的情况?

“此事确实是因个税系统里‘任职受雇’入离职时间信息不准确,给客户带来困扰。接到投诉后,我们紧急联动交付部门的负责人成立专项服务团队,核查了事件始末发现,51社保曾经是王女士前公司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曾经在2016年为其提供过薪资代发和个税申报服务。”51社保创始人兼CEO余清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女士已于2016年从原单位离职,在当时,报税系统并不要求“入离职”等字段必填。但是,2018年10月,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客户端升级到3.0.022版本,涉及到人员信息采集项目等调整,任职受雇日期、离职日期等字段调整为了必填项,由于服务人数众多,51社保没来得及将所有以前已离职发薪人员补录相关字段,从而导致原单位依然出现在“任职受雇信息”一栏。

据记者了解,51社保已将王女士在原单位的信息进行减员处理,同时,连夜将所有的相关大数据进行字段信息补录更新,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被入职”现象频发

虽然王女士个人信息被盗用一事属于虚惊一场,但是,通过填写“个税APP”意外发现自己“身兼数职”的情况并不少见。

“个人所得税手机APP软件正式上线后,‘被入职’等现象确有爆发之势。”1月8日,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杨保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银行账户上是看不到发放工资的单位信息,国家推出这个平台之后,发现自己“被入职”这种现象肯定会越来越多,有的是第三方劳务公司发放工资,有的确实存在信息泄露的问题。

有报道称,南京的一位姓王的男士在申报个税时意外发现,自己在任职受雇信息中,竟然同时受雇于3家不同城市的公司,并且还发着工资。而事实上,除了他自己目前任职的公司外,另两家公司他完全没有听说过。如果不是这次税务系统联网,小王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同时,小王比较担心的是,现任职单位加上另两家公司的收入后,如果税务部门在计税时都算在一起,自己恐怕要缴纳不少的“冤枉钱”。除此之外,甚至还有人填写信息时发现自己成了某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就此,余清泉建议,如果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任职受雇单位”下面有陌生的公司,或者入离职字段下的日期信息错误,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首先回忆核实一下,自己的原单位或现单位是否曾经使用过派遣、代发薪等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其次,是否自己之前存在过兼职、劳务、共享平台、非全日制、分成结算、返佣结算等收入情况,包括单次、零星的收入等。这些公司也有可能采用第三方服务,最终显示未必是熟悉的入驻平台名称。

除此之外,显示“任职受雇单位”不等于还在继续报税,因为以前代扣代缴下报税普遍都不太注意入离职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如果要确认是否有报税问题请打印完整纳税记录,以此为最直接准确的核查方式。

不过,还有一种情况,不排除个人信息被冒用的可能。

据记者了解,本次税改前,自然人纳税人的纳税信息没有全国联网,部分企业利用这个漏洞,冒用他人信息,通过虚报工资,偷逃企业所得税,这种情况对于纳税人的影响较大。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纳税人可以在APP上点击该单位名称,并通过右上角的“申诉”按键发起“申诉”,此时,不会影响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也不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此后,税务部门会尽快核实处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冒用问题,如情况属实,税务部门将对冒用单位或个人的涉税违法问题依法进行处理。

或成企业规避成本上升的渠道之一

“被入职”现象因“个税APP”的推出而曝光,不过,据记者了解,社保税管之后,此类现象不光难以杜绝,甚至会成为部分企业规避社保缴费基数大幅上升的渠道之一。

“社保税管之后,社保缴费基数将会大幅增高,企业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很多企业会为此恐慌,毕竟我国企业的社保缴费费率高达40%左右。为此,企业也会想一些相应的规避方式,从而不光让这个工资发放的金额跟社保缴纳的基数去做一个匹配,同时可以减少相应的成本。”杨保全表示,比如,有些单位,甚至律师也会建议,让两个单位给员工发放工资,一个单位发放一部分,然后,每个单位发放的部分与社保缴纳基数匹配,不过,前提是员工同意这样的操作。

杨保全举例说明:比如,单位需要给员工发放一万块的工资,按一万块钱缴纳社保的基数就会很高,如果选择A公司发5000工资,该公司就按照5000的缴费基数缴纳社保即可,然后,B公司再发另外一半的工资,这样一来,最起码从这个“个税APP”系统上能看出来是匹配的,那么,有代发工资这项业务的劳务派遣公司就有可能来做这部分业务。

有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劳务派遣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劳务派遣人员总数一度超过6000万人。

“社保税管之后,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进行此类操作会越来越透明,但是,究于社保成本的大幅上升,通过此类操作降低企业成本的案例也会越来越多,只不过,是在员工同意或者是知情的情况下。”杨保全称。

不过,并非所有在“任职受雇信息”显示多公司的情况均为企业降低成本所为,有的是公司与员工属于一种非全日制用工关系,或者,本身就是一种非正常状态的客观存在。

比如,杨保全最新遇到的一个咨询案例就是:某单位的法务人员,其工资、社保以及用工合同均在该单位,不过,该法务人员申请了律师职业并需要到律师事务所实习。按照律协的规定,律师的社保必须要转移到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如此一来,单位就没法给这个法务人员缴纳社保,但依然需要给他发工资,而就目前来看,此类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