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民企、央企都在玩金控,只是因为做金融来钱快?

摘要:日前,民企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在传达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央企建立完善产融协同制度机制,都玩强化考核引导约束,金控金融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只因并提出要加强统筹管理,钱快审慎规范开展金融业务,民企杜绝盲目开展金融投资。央企

民企、央企都在玩金控,钱快只是民企因为做金融来钱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会在传达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时指出,央企建立完善产融协同制度机制,都玩强化考核引导约束,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并提出要加强统筹管理,审慎规范开展金融业务,杜绝盲目开展金融投资。

决策层的警示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注意到,最近几年,不少大型央企看到金融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纷纷投入巨资设立或筹建金融控股公司,布局金融业务。有少数央企已经形成主业、房地产、金融各占三分之一的局面。有的企业有多家金融机构,先设立资本管理公司,然后再找一些企业合作设立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一些发电巨头亦“凶猛”布局金融业。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最近几年筹建的央企金融控股公司就包括五矿资本、中航资本、华能资本、英大国际、华电资本、中广核资本等,而更多公司正在加入这一序列。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就将金融服务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金融服务也成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五大业务板块之一。

“因为做金融来钱快,现在不仅是央企在做金控平台,一些民企也在做金控平台。”李锦说,“主要原因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不像以往是高速增长,而是平滑发展有关。在这种环境下,做实体经济的回报周期和回报率明显不如金融行业,一些行业还存在着去产能和去供给的阶段。”

所以,无论是做实体经济的央企,还是民企都希望做金融或金控平台。

较长一段时间来,一些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和信托机构,出现央企参股甚至直接控股的身影,部分央企的金融业务发展迅猛,甚至跻身主要业务板块。一方面,发展金融业务是助推央企主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但另一方面,部分央企“热衷”金融业务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是否“脱实向虚”,会否导致金融风险的担忧。

“现在有一些央企发展金融有一定投机性,容易加大国有资产风险,由于央企在规模、资金上都有优势,贸然进入一些行业,可能会加剧泡沫化。从企业发展角度讲产业链扩展无可厚非,但现在一些央企发展副业或延伸产业链带有一定投机性,容易加大国有资产风险,由于央企在规模、资金上都有优势,贸然进入一些行业,可能会加剧泡沫化,使得风险快速聚焦。”李锦称。

在7月中旬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李锦认为,金融企业作为资金支持的平台,其自身是通过资金服务功能获利;而实体企业是通过资金、资产、资源的转变而创造价值。只有实体企业的获利水平高于金融企业,才能激发实体企业提升获利空间,才会有利于企业脱虚就实。

“金融的发展过度并不是指金融发展太好,而是指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金融的高利润和高收入,破坏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和谐发展所带来的合理报酬结构,从而使得实体经济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李锦说。

他建议,要解决好央企热衷于投资金融行业,过度追逐眼前经济利益的问题,国资委要对央企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化定位和细分,并建立相应的业务发展考核机制促进其功能实现。对于投资类央企,应当鼓励适度发展金融业。但对于以实业为主的国企,则必须强调其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借助于功能界定及考核机制,可以使企业的发展定位更加清晰,逐步使国有企业摆脱功利化、短视化的倾向。对金融与主业的比例也要划定,不能枝叶疯狂、主干不旺。

《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央行、发改委、国资委等多部门正在研究会商相关政策措施,央行会适时出台有关产融结合和企业金融控股的管理办法,国资委也将会出台专门针对央企金融控股的管理办法。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陈岩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