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央行副行长称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

摘要:胡晓炼:要从一篮子货币角度看汇率,央行有效不要片面关注与某单一货币汇率。副行

  汇改五周年之际,长称尝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今日(22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定期我国有管理的公布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名义价格信号作用;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汇率优势;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央行有效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副行双边汇率。

  发挥汇率价格信号作用

  胡晓炼认为,长称尝试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定期汇率浮动,意在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公布理论和经验都表明,名义供求大体平衡时资源配置有效性高。汇率如果供求不平衡,央行有效资源配置就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结果。

  她说:“当总出口长期小于总进口,表明资源并未充分向出口部门配置,结果是外汇短缺,无法满足包括消费品和生产投资品在内的进口需求;当总出口持续明显大于总进口,就表明资源过多向出口部门配置,出口争取到的外汇无法通过进口消化,而是变为对外投资,当投资集中于境外低收益领域时,表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自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起,就已明确了基于市场供求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

  汇率浮动管理要体现三个取向

  如何理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对此胡晓炼指出,要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来把握对汇率浮动的管理。具体而言,对汇率浮动的管理主要体现三个取向:一是在宏观经济上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异动,防止汇率过大波动和金融市场投机;二是汇率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趋向国际收支平衡的方向调整;三是与大多数企业在资源配置优化过程中的承受力相适应,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关闭和裁员。

  “汇率调整会给企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压力,但若贸易顺差仍较大甚至快速增长,就表明企业总体上是适应的,调整是可以承受的。如果贸易顺差快速减少,表明企业适应能力还需要提高。汇率调整过程中要把握好节奏,充分发挥正确积极的因素,控制不利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合作等因素,维护好战略机遇期。”胡晓炼解释说,通过汇率调整,改变国民经济内外比价关系,引导资源在对内和对外部门之间优化配置,促进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这些变化反过来又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对经常项目收支进行调节,两者互相促进,实现经济均衡可持续增长。

  事实上,5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影响,为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相比5年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22%。

  以一篮子货币作调节参照系

  对于“参考一篮子货币”提法,胡晓炼认为,汇率浮动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中的总进口和总出口,所以调节不能仅对一国的双边贸易状况,也不能仅看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具体选择上,有效汇率篮子中的货币应该多元化,以体现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在计算权重时,主要根据经常项目收支的情况,并结合资本项目收支和本国经济主体跨境收支的币种结构,选取与本国经济来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以及经济交往中使用频繁的货币作为篮子货币。

  胡晓炼指出,参考一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货币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也更能体现出汇率上下浮动的特点。人民币对单个货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整体上则是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保持稳定。

  她认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但是,仅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观念短期内还是难以改变,其中既有长期形成的习惯问题,也有在会计、统计等方面使用美元较多的因素。未来可尝试定期公布名义有效汇率,引导公众改变主要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习惯,逐渐把有效汇率水平作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参照系和调控的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