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稳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脱是底气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法治兴则国家安,法治法治强则事业成,稳根脱贫攻坚离不开法治的基脱护航。服务基层,底气法治先行。法治 在脱贫攻坚的稳根道路上,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充分发挥法固根本、基脱稳预期、底气利长远的法治功能作用,推进法治扶贫,稳根助力坚决攻克最后的基脱贫困堡垒。 天全县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法治宣传 共建守法环境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潜移默化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乡村文明素养。 10月15日,天全县始阳司法所、综治中心、脱贫办工作人员利用赶场日来到市场口开展“脱贫攻坚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工作人员紧紧围绕与贫困群众密切相关的法治扶贫相关知识开展宣传,重点宣传了宪法、民法典、禁毒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关注法治雅安微信公众号,同时对党风廉政社会满意度评价进行宣传。现场解答群众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咨询,发放法治宣传资料。 10月16日,天全县司法局在音乐广场开展“脱贫攻坚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设置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法律的集中宣传点,重点宣传讲解了涉及农村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交通安全、劳动合同和民法典等系列关于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并制发了“法治扶贫100问,民法典口袋书”,便于贫困群众携带学法、懂法。 通过调解化解纠纷 类似这样的宣传,不过是我市基层法治宣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部门通过组织结对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通过支部会、党员会、群众会、院坝会,墙报、标语、显示屏、微信微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把相关政策法律和扶贫措施讲清楚、讲明白、讲到位,使群众知晓自己的权利义务。 在乡村,“六个一”工程得到落实和推进,在村(社区)建立普法小分队、制定一部村规民约、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建设一个法治宣传栏、建一个图书室(角)、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 “三官一律”下基层、“法律顾问进百村”、社区律师、“法律进乡村”等活动的开展不但为群众调解矛盾,还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法律明白人的培养。 今年5月,由市司法局牵头开展的乡村万名“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全市范围内展开。 “法律明白人”的培训,让村里不但有了“明白人”,还有了学法守法的带头人。 他们通过培训,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及素养得到提升,还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带动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在基层法治宣传和民主法治创建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些“法律明白人”经常活跃于乡村、穿梭在村民之中,调解村民矛盾纠纷,联合村上开展法律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受到村民广泛认可。 “法律知识各个层面都在讲,但让群众能接受、听得懂、会使用才是关键。”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身处基层与群众沟通密切的‘法律明白人’将和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一道开展法治宣传,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法律知识,在群众身边经常开展法治宣传,真正让法律浸润到每一个人,从而有效提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经开区开展民法典进乡村集中宣传活动 依法调解 保障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产业的健康发展中法治力量不可或缺。 近年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依托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和扶贫包户干部,不定期分批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户家头、田间、地头、村头,针对贫困村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深入排查,做好教育疏导、协商调解工作,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生的土地流转、征地拆迁补偿等矛盾纠纷,实施帮扶单位包户干部包案化解责任制,运用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开展法律风险防控和矛盾纠纷分类调处,确保扶贫政策落地,扶贫项目顺利实施,为顺利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 汉源县水果集散中心九襄镇,也是汉源县果蔬产业法律服务中心的所在地。汉源县果蔬产业法律服务中心是汉源县司法行政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的重要载体,既是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公证服务、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也是建在果蔬产业链上的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该中心秉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法律效益“三位一体”原则,将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延伸到产业链,旨在通过建立完善“法律咨询服务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现分工明确又有联合调解、既有服务团队培训又有联席会商”等机制,有效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均衡化全覆盖。 同样,在名山区,世界茶都调解工作室的成立让茶叶买卖纠纷能够就地化解。 今年3月19日,名山一茶叶加工企业负责人何某和妻子带着刚出炉的茶叶制品来到“世界茶都”茶叶市场进行售卖。代某看中了何某的茶叶制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二人达成口头协议,代某承诺以530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何某的两件茶叶制品。后来代某因为茶叶品质问题反悔,双方发生争执。 得知情况后,世界茶都调解工作室从调委会人才库中抽选2名茶叶方面的专家,同时联动区公安分局民警参与调解。调解员按照专业的标准评估出茶叶的价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在思想和赔偿上做出了让步,矛盾因此得以化解。 服务基层 优化法律服务 法治扶贫,重点要优化法律服务,为攻克贫困堡垒增添动能。 征地拆迁、农民工讨薪等矛盾纠纷,往往是基层人民群众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事,甚至影响着一家一户、一村一寨脱贫致富。打造良好法治环境,让贫困群众卸下包袱、切断穷根,正是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所在。 2020年5月2日,天全县仁义镇老场村村民罗某搭乘王某驾驶的超标电动车,从老场方向行至下村村道时,与对向行驶小型轿车的吴某会车时发生擦剐冲出路边,造成两车受损及罗某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 此事故经天全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后认定:王某和吴某负事故的同等责任,受伤者罗某无责任。事故发生当日罗某被送至天全县人民医院治疗,6月12日病情好转出院,其间支出医疗费38865.39元系责任方吴某和王某垫支。7月22日,经四川某司法鉴定所评定为10级伤残。 之后,罗某亲属多次找到保险公司、驾驶人员、车辆所有权人等多人协商赔偿事宜,多方未能就交通事故赔偿事宜达成协议,拟上诉。 在经济能力不允许的情况下,罗某通过设在村上的免费法律顾问电话向天全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 天全县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罗某的实际情况,经审查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又是农村精准扶贫对象户后,认为不应让罗某因车祸重新返贫,应当积极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城厢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李述强代理了此案件。 2020年9月25日,经天全县人民法院调解中心调解,罗某在交强险范围内得到赔偿56340元,商业险范围内得到赔偿7070元,罗某放弃对其他被告的诉讼请求。目前本案已履行完毕,得到解决。 近年来,市司法局根据工作职责,突出法治扶贫职能优势,开展系列活动,以法治手段实施精准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凡是涉及贫困村、贫困户案件,一律不做经济困难状况的实质性审查,全部予以法律援助,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指派”……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农民工、贫困群众等群体的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程序,快速办理,并充分发挥“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的网络优势,开通了法律援助咨询电话,随时接受贫困群众求助。 在化解矛盾上,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大力发展贫困地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完善贫困农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贫困村人民调解员每年至少轮训一次,司法所人员每月至少一次前往贫困村开展业务指导。 在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中,我市通过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与行政村(社区)结对,为村(社区)选派一名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每一名法律顾问不仅要把群众急需的法律服务带到社会的神经末梢——村、社区,还把现代法治理念根植到群众心里。 村里经常有律师来,群众在处理涉及合同、土地等重大事务及邻里纠纷时就有了主心骨,不明白、有疑问就去问律师。 “律师提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放心。”群众总是这样说。 村规民约 完善基层治理 2017年7月20日,《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标志着我市在运用法治手段管理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条例》的制定,坚持了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新村聚居点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制度设计,解决了“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坚持了以引领为导向,充分利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限,发挥居民主体作用,设立自管委,实现新村聚居点的民主管理、自我服务,推动新村聚居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村规民约植根于乡土社会,凝聚着基层群众的共同道德、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在实现自我教化、矛盾化解、移风易俗、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全县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民管理公约,将《条例》的刚性规定细化落实到公约中;雨城区八步镇李家村《李家村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以顺口溜形式编成,让村民不但记得住,而且能理解;汉源县河南乡平等村从自建到自管,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让村民成为参与者、决策者、制定者,不但做好聚居点里的卫生、治安管理等工作,还要引导村民发展产业…… 在村规民约的共同遵守下,各个乡村正在一步步走向振兴。 “法律作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底线和准则,村规民约不仅是对法律规则的有益补充,也是对法律制度的通俗化、地域性诠释。只有在法治框架内对村规民约予以不断完善,才能最大化彰显村规民约的功能和价值。”对此,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村规民约的法治化水平,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鲁妮娜 采写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