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95后”海疆卫士汪晓龙:以生命守护这片海

  汪晓龙5后父母从未想过,自己第一次乘坐飞机,海疆护片海会是卫士汪晓这样的场景。

  2023年3月24日凌晨,龙生在执行海上缉私任务时,命守他们5后儿子,汕尾海警局执法员汪晓龙临危不惧、海疆护片海英勇战斗,卫士汪晓壮烈牺牲。龙生

  老两口的命守前半生,一直生活在安徽老家5后没坐过飞机,海疆护片海也没有见过大海。卫士汪晓为着这个原因,龙生2023年2月,命守汪晓龙休假回家时,曾向他们许下诺言:要带他们坐一次飞机,要带他们看看自己守护的那片海。

  如今,他们坐过了飞机,也看到了儿子曾经守护的海疆,可是许下诺言的人,却已不在。

汪晓龙的骨灰安葬在了老家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汪晓龙的骨灰安葬在了老家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4月25日,汪晓龙追记一等功。

汪晓龙家属接过一等功奖章及奖励证书

汪晓龙家属接过一等功奖章及奖励证书

  战斗:用生命守护这片海

  3月24日凌晨,广东省汕尾市马宫长沙湾鸡笼山附近海域的海面,夜黑风高,冰冷刺骨的海风像一把把尖刀,吹得人直打哆嗦。

  根据线报,今天凌晨这片海域有走私船“蚂蚁搬家”。要想逮住这些只要钱不要命、比狐狸还狡猾的走私分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避免被走私分子发现,海警执法员汪晓龙、林清平、王圣森、陈泳熙凌晨三点便到达了指定海域蹲守,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出现。

  “晓龙业务能力强,所以有这种‘难’活,一般都派他去,有他在,大家都很放心。”城区工作站站长余华解释。到城区工作站没多久,汪晓龙便已经成为站里的业务骨干,每次重大任务中,都有他奋勇向前的身影。

  执法员们轮流在船头瞭望侦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寒冷、疲惫、困倦不断来袭,眼看就快天亮了,“猎物”却始终没有出现。

  “有情况!有情况!”瞭望的林清平突然发出警示。

  汪晓龙接过夜视仪,抬手望去。只见远远的海面上,点点灯光随着波涛若隐若现,两艘船靠在一起,几个模糊的人影忙碌地在搬运货物。再仔细看去,船尾黑黑的六个凸起若隐若现——这是一艘加装了六个马达的“大飞”!

  “兄弟们,站长要求我们隐蔽接敌摸清情况,增援力量随后就到。”林清平低声传达着上级指令,四人按照事先预案悄悄地驾船朝目标驶去,海风裹挟着浪花,拍打着他们的脸颊,但每个人都热血上涌,几乎感觉不到黑夜的寒冷。

  随着距离越靠越近,林清平却发现对方已经快要完成搬运,随时可能逃离。“决不能放他们离开。”林清平心中一凛,随即下达指令。“准备行动,先行控制!”

  100米、50米、30米……“别动,我们是中国海警!”刹那间,四名执法员依次跳上嫌疑船,按照任务分工前往“大飞”不同部位实施控制:汪晓龙冲向前舱,迅速扑向一名嫌疑人;陈泳熙三步并两步冲上驾驶台;王圣森跳帮到“大飞”尾部,控制后舱嫌疑人,林清平则前往前舱另一侧进行增援。

  面对神兵天降的海警执法员,嫌疑人乱作一团,慌乱中,有人拉下了发动机的控制杆想要逃离,六台大马力马达发出了剧烈的轰鸣,可他们却忘了,“大飞”和另一艘“接驳船”还被缆绳死死地捆在一起。

  只听“砰”的一声,“大飞”和“接驳船”之间的缆绳突然绷断,“大飞”剧烈晃动,船头笔直地翘起,正在前舱的汪晓龙和林清平一下子坠入海中。

  当陈泳熙、王圣森控制住局面时,“大飞”上已看不到汪晓龙和林清平的身影。他们只能隐约听到海面上传来林清平的呼喊声:“晓龙!晓龙!”

  循着呼喊声,陈泳熙、王圣森把林清平救上来,才发现林清平的左脚已被螺旋桨打到血肉模糊。不顾伤痛,林清平连忙嘱咐王圣森、陈泳熙寻找汪晓龙,三人疯狂地呼喊,焦急地搜寻,却怎么也找不到汪晓龙的身影。

林清平接过一等功奖章及奖励证书

林清平接过一等功奖章及奖励证书

  陆续赶来的各方增援力量也迅速投入到紧急搜救中,12小时、24小时、48小时,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所有人的心也越来越沉。

  终于,3月26日12时许,噩耗传来,救援队在汕尾马宫港附近海域发现了英雄的遗体。

汪晓龙烈士遗照

汪晓龙烈士遗照

  从警:“这是我的选择,我不后悔”

  阜阳—乌鲁木齐—杭州—广州,这组火车票见证着汪晓龙人生中的几次重大选择。

  2015年9月,年轻的汪晓龙第一次远离家乡,怀揣满腔的报国热情来到了西北边陲。两年的历练,让他收获良多。可也让他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从警,还是回家照顾父母?

  作为家中独子,父母都希望他早日归家。可是两年的历练,让他更加清楚,自己想要继续留在这里。踌躇多日,他还是鼓起勇气拿起电话,“妈,我在这里收获很大,想再干几年。”汪晓龙在日记中写道,“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很理解她,也不想让她失望……但我还是想累一点,那样才能锻炼自己,这是我的选择,我不后悔。”随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相关院校,毕业时服从分配来到了南粤海疆,加入了广东海警。

  游泳成为了摆在汪晓龙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为了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海警执法员,在训练之余,他还报名参加了游泳培训班,没事便请教身边同事游泳技巧。收分蹬夹,上浮下潜,他反复练习,手肘红肿、小腿痉挛,他咬牙坚持,一次次挑战生理、心理极限,最终成为同批执法员中第一个顺利通过游泳考核的人。

  因为学习的是后勤管理专业,汪晓龙被安排负责汕尾海警局机关后勤工作。伙食、被装、营房、吃喝拉撒……他样样都要管。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不服输的汪晓龙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找上级业务机关和兄弟单位业务骨干请教。中午加班、晚上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为了加班后能快速休息和不打扰同事。汪晓龙索性买来行军床,把被子也带了过来,加班累了就在办公室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汪晓龙的后勤业务水平渐渐地打出了名气,张口就来的数据测算、精准高效的海上补给、丰富多样的伙食让领导和同事一致称赞。因为他出色的业务能力,高标准的台账,2020年,广东海警局专门以他为样板组织开展了后勤业务参观学习活动。

  为了历练、培养汪晓龙,单位又安排他到汕尾海警局城区工作站工作,直接参与一线执法。岗位的转换,让汪晓龙的一身本领派不上用场。初登摩托艇,别人三下五除二就盘好了缆绳、系好了缆柱、打好了绳结,他却总是手忙脚乱。海上风急浪高,习惯了陆地的他吐到天昏地暗。

  干一行、爱一行,做一岗,精一岗。为了尽早掌握执法员所需技能,汪晓龙又一次化身“拼命三郎”,开启了疯狂的学习、训练,任务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短板是什么他就练什么,船舶系带缆、避碰、海上执法……他一本一本地啃工具书,一个一个地问问题,一次一次地上手实操。

  2023年一次例行的出海巡航,由于风浪太大,船上的几个同事都出现了晕船的现象,执法员丛硕硕在海上就吐了几次,连胆汁都吐了出来。上岸后,他疑惑地问汪晓龙为啥不晕船。

  “我是天选守海人。”汪晓龙笑着答道,满脸的骄傲与自豪。

  从“菜鸟”到“天选守海人”,没有人说得清汪晓龙究竟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但数据会告诉我们答案。加入广东海警以来,汪晓龙参与处置各类案件131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00余名,查扣涉案船舶95艘,查获涉案物资价值上亿元,先后5次受个人嘉奖,是同事们一致认可的全能执法员。

  生活:他是大家口中“最可爱的人”

  “晓龙没了”,看到微信里的消息,张学涵脑袋嗡的炸了。

  无数个电话打出去,都是无人接听,再后来,接听电话的人告诉他,汪晓龙执行任务时落水,下落不明,所有人都在海上参与搜救。

  怀着忐忑的心情,张学涵驱车300公里赶回汕尾,等来的却是汪晓龙确认牺牲的消息。

  张学涵和同事们,自发追忆起与汪晓龙相处的点点滴滴。彼此交谈间大家才发现,原来这位阳光开朗的男孩,已经温暖了他们那么多年。

  “王成华,0环!”

  宣布完射击考核成绩后,还没从打靶的紧张感中缓过神来的王成华,又一次陷入了窘迫中,这名刚刚加入海警的执法员,一时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王成华第一次实弹射击,他清楚地记得,分队长汪晓龙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分析脱靶原因。此后的日子里,汪晓龙每天都拉着他开小灶:拆解枪支,熟悉基本构造和射击原理;手把手教授他瞄准、射击等具体方法,增强肌肉记忆;使用音响模拟枪声,磨炼心理素质……在汪晓龙的帮助下,王成华逐渐找到了感觉和自信。当他又一次站在射击训练场时,卧倒、装弹、据枪、瞄准、击发一气呵成,最终五发子弹打出45环的好成绩。

  和汪晓龙共事过的同事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他的好。

  徐宝宝入警之初,因为认知偏差,整天浑浑噩噩,甚至一度产生了离开的想法。汪晓龙便找他谈心,拉他一起打篮球、看电影。徐宝宝第一次夜间站岗执勤时,汪晓龙放不下心,便陪着他一起站岗。

  包钜文协调性差,在擒敌训练中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汪晓龙主动给他开小灶,教授他相关技巧,还把自己当作人肉沙包,让包钜文练习擒敌技巧,手指摔破了、小腿摔疼了,仍然不厌其烦。

  金龙的未婚妻来看望他,汪晓龙知道后,主动与金龙换班。知道金龙曾经许诺要请未婚妻吃单位种的荔枝,他便替金龙准备了满满一袋。

  汪晓龙不仅对身边人关心,对身边事也同样上心:执法艇的坐垫磨破了洞,他主动拿来针线修补;操场边的草长长了,他找来割草机修剪;器械场的单双杠生锈了,他牺牲休息时间刷漆……他不仅仅是执法员,还是单位里的木匠、瓦匠、铁匠活,大家有事都愿意找他帮忙。

  他是大家心目中“最可爱的人”,不仅仅身边的同志这么说,辖区的群众也都这么评价他。

  2022年上半年的一天,汪晓龙发现一名女孩坐在海边哭泣、精神恍惚,便和同事们主动上前询问,才知道女孩有轻生的念头。汪晓龙陪她一起坐在海边,一聊便是三个小时,最终劝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并由家人接回。当年的国庆节,单位意外收到一个蛋糕,蛋糕上面挂着一张小纸条,“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谢谢你救了我,我不会再轻视生命了。祝你们节日快乐,最可爱的人。”

  陈泳熙仍清楚地记得出事的那个夜晚,轮到他和汪晓龙休息时,摇晃的海浪让人无心睡眠,背靠着背,他们靠聊天打发时间:“上次休假回家,家人介绍了一个很好的女孩,可能年底就要回去结婚了;爸爸妈妈还没坐过飞机,以后要带他们坐一次,来汕尾看看这片海……”聊着聊着,汪晓龙说起了对未来的规划。

  但是这些计划注定无法实现了,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7岁。

  南方+记者:汪棹桴 汪旭莹

  剪辑:万稳龙

  供图:江子波 陈佳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