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创新推出“2+X”培养模式:营造包容+X灵活、上海宽松自主氛围激励高水平科研 澳门月刊新闻通讯社上海2月21日电 (记者 陈静)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以来,高校博士后队伍已经成为优秀青年科技队伍中的创新重要后备军,更被赋予时代重任,推出愈发成为中国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培养重要力量。记者21日获悉,模式上海+X医学院校探索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创新推出“2+X”培养模式,上海以包容、高校灵活的创新政策和宽松自主的科研环境吸引鼓励优秀青年科研人才潜心科研,追逐学术梦想。推出 如今,培养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模式高水平+X合作导师、浓郁的学术氛围、一流的研究设施与平台,为博士后的研究之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0万至35万元人民币的薪酬待遇,为博士后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潜心科研;此外,校方实施刚柔相济的激励措施,为留设站单位工作的优秀博士后提供了入职与破格晋升的绿色通道,助其成长为医教研领域的拔尖人才和中坚力量。 据统计,近五年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后出站绝大多数选择投身于医疗、高等教育和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就职于三甲医院,科研院所等。据了解,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 胡志林博士告诉记者,他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多来,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站中)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下,系统揭示了免疫细胞代谢通路及代谢产物对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为开发基于干预活性氧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多家国际期刊上。 2020年,胡志林以满分的考核成绩进入激励计划“X”阶段,在合作导师邹强研究员的指导下,他将不间断地进一步聚焦探索如何逆转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代谢并重塑其抗肿瘤功能等关键科学问题。胡志林认为,博士后激励计划将加速拔尖医学人才的成长,进一步完善中国医学事业引才、育才、用才体系,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为本土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学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 据统计,目前,该校已有253位博士后通过遴选进入该激励计划,其中数十位优秀博士后顺利通过中期考核进入“X”培养阶段,将深入研究、为创新成果蓄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收的博士后中,来自世界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院校者比例高达45.4%。校方当日告诉记者,留学回国人员的比例也有明显提升,近三年招收的外籍博士后显著增多,博士后队伍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方面表示,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交大医学院共招收668位博士后,平均进站年龄为30岁,其中年均39%来自世界排名前100名的知名院校。从进站一级学科来看,基础医学(47%)的博士后队伍最为庞大,从二级学科和博士专业来看,博士后的学科背景、专业结构具有多元化和交叉性的特点。同时,随着培养力度的加强,一批优秀研究成果逐步涌现。比如,谷浩博士的论文“开发新型代谢荧光探针SoNar及转基因型小鼠并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起始细胞的代谢调控研究”获2020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秀创新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