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发展生态产业 盘活旅游资源

  按村级建制改革部署,发展今年5月,生态名山区永兴街道沿河村调整至该区蒙阳街道,产业与该街道郑岩村合并。盘活

  “全村户籍人口总计371人,旅游长期住在村内的资源约150人,多数是发展老年人和儿童。”谈起过去,生态原沿河村党支部书记、产业现郑岩村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郑尚伟说。盘活

  以前的旅游沿河村,仅有面积不到200亩,资源且产值较低的发展老川茶,村民收入几乎全靠外出务工。生态对外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产业仅有一条宽不足3米,长1.5公里的村道。

  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以来,该村以道路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原沿河村,正发生着喜人变化。

陈锦琪(右)与村民探讨早熟脆红李管护要点

  由路和产业

  奏起的“交响曲”

  原沿河村的变化,还要从那条不足3米宽的村道说起。这条路曾作为这里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承载着生产生活物资的进出。

  以产业、交通两个短板为发力点,原沿河村从2016年起,踏上了脱贫奔康之路。

  村道从过去的2.5米加宽到3.5米后,村民郑祎将家里的三轮摩托换成了微卡。让她做出这样决定的不仅是路,还有该村同步实施的特色产业发展计划——脆红李。

  对于已习惯种植玉米的村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打开眼界的“头脑风暴”。挨家挨户做工作,算上一笔经济账,村民终于在村扶贫干部激励下,吃下了定心丸,当年便种下了250亩脆红李。

  同时发展“短平快”产业的菌类种植。经过两年提升完善,至2018年,该村试种的2亩羊肚菌、红顶盖蘑示范田,收获了每亩7500元的产值。

  此后,更多村民加入到了食用菌种植中。曾在试种时受聘管护示范田的杨忠彬发展了0.5亩红顶盖蘑。“别看面积不大,但我每年能增收4000元左右。”

  村民增收产业已具雏形,道路建设也不能落下。2018年,原沿河村硬化了3条(全长2.5公里)已于2017年挖通的毛路,实现了与相邻周坪村、金桥村、郑岩村相连,形成了产业交通环线。

  “到名山城区的路,从14公里缩短到了8公里。”也是在这一年,不少村民实现了交通工具升级换代。“在已有基础上,家里还新添了一辆小轿车!”郑祎说。

  截至2020年6月,全村共新改建道路3.72公里,加宽进村道路1.5公里。

  以绿水青山

  唱响的“大合唱”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今年6月,原沿河村脆红李如期实现初投产。

  “果形好、口感脆、味道甜,加上路好走,根本不愁卖!总计收入4000多元呢!”谈起这项致富产业,拥有3亩脆红李的村民高光美笑逐颜开。

  脆红李已逐渐形成规模,茶叶种植也没有落下。9月27日下午,原沿河村4组村民杜银河正在茶园里采摘秋茶,这是他2017年换种的3.2亩良种茶。“我们的茶叶主要用来加工竹叶青,就连夏茶秋茶价格也不低!”

  道路建好后,村民享受到了田边就能把茶卖出去的便利,不少茶农腰包渐鼓。“现在茶叶亩产值已达到4000元,远高于改良前的不足2000元。”杜银河说。

  另一边,雅安顶顶上乡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卫江,也在为旅游项目建设忙碌着。按已定计划,项目将以该村为核心,打造诸多康养旅游项目。

  “原沿河村4个村民小组,全部位于水库旁,山清水秀、风光秀美。”郑岩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杨云芳说,新郑岩村的幸福未来,将更多以旅游新业面貌呈现。

  作为配套设施,道路的提档升级是前奏,按照规划,环库路等道路,将从原来的3.5米宽增加到5米宽。

  未来的郑岩村前景可期,在区位上,距名山火车站约1公里,距成雅快速通道约200米;在富民方面,通过景区景点分片区打造和新村建设,以“公司+农户”方式,形成村民可就近就地就业、果园投产可分红、新居可发展民宿增收致富等模式。

  本报记者  孙振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