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农字当头,县域农村对农行的贡献度有多高?丨透视银行业年报⑥

在2023年资本市场震荡叠加银行业利差降至历史新低等不利情势下,农字当头农业银行(下称“农行”)总市值却全年上涨22%,县域行的行业成为A股市场表现最好的农村年报银行股。与此同时,对农度有多高农行总资产规模自2005年后首次年度性超越“千年老二”建行,贡献丨透成为仅次于工行的农字当头第二大银行。

县域农村市场到底为农行作出了多大贡献?县域行的行业这一疑问因农行2023年度多个指标跃升而成为银行业和资本市场最热切关注的话题。

2024年3月28日下午,农村年报农行2023年年报发布会同时于香港和北京两地同步举行。对农度有多高农行董事长谷澍率高管团队亮相香港主场。贡献丨透这是农字当头农行高管团队8年来首次在香港与研究机构及媒体互动交流。

在与机构和媒体的县域行的行业交流中,谷澍及其高管团队提及次数最多的农村年报是县域特色和存款优势。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查证发现,对农度有多高县域农村市场为农行贡献了42%存款和近50%税前利润,贡献丨透是农行区别于同业的最大之处。持续深耕县域农村市场,既是农行主动自觉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农行基于自身资源禀赋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并取得较好业绩的优选。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对于正进一步服务下沉市场的农行而言,智慧化建设尤为重要,毕竟县域农村市场更需要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净利润增速领先,但总额与建行差距仍大

在“减收增利”成为多数银行业2023年报关键词的背景下,农行2023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相比工行和建行,农行营收勉强实现了正增长,但与中行超过6%的营收增速差距较大。

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发现,农行营收正增长并非源自其业务贡献,而仅是财表调整的结果。根据2023年1月1日正式执行的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保险合同》(简称“保险合同准则”)中的相关要求,部分商业银行需要对其并表的保险机构 2022年同期的收入、负债及相关业务指标进行重述调整,进而需对该行2022年年报中相关指标进行重述调整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查阅各上市银行2023年度报告发现,除邮储银行外,5大国有银行均对2022年营收、利润、资产和财务比率等核心业务数据进行了重述调整。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年报则均未作类似财务调整。

调整之后的结果是,5大行2022年营收较调整前下降5%左右。由于2022年营收基数“技术性”变小,尽管2023年营收普遍乏力,5大行营收同比数据较重述前仍“技术性”普涨5个百分点左右。

按重述后的2022年净利润为基准,2023年农行净利润增速在6大国有银行中高居第一。报表调整虽然也导致2022年5大行的利润基数有所上升,但影响幅度远小于对营收的影响,因此对2023年各行的利润增速影响很小。但值得关注的是,农行净利润与建行仍有较大差距,少于建行626亿元,但较上一年度差距减少34亿元。 这显示农行资产收益率不如建行。

城市反哺乡村,服务进一步下沉  

农行净利增速为何领先五大行?生息资产增加,付息成本降低,还是依靠减少拨备?

在四大行总资产体量年度排序中,工建农中首度变为工农建中

2023农行财报显示,该行资产规模增速高达17.53%,在6大国有银行排名第一。截至2023年末,农业总资产逼近40万亿元大关,以1.5万亿元优势实现对建行的超越,成为仅次于工商银行的第二大银行。

2022年以来,在银行业净息差持续下行背景下,生息资产的快速增长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至关重要。从资产规模增速和净利润的表现观察,农行的策略是“以量补价”。

生息资产来自哪里?对于商业银行,生息资产的最主要源头就是存款。2023年,农行存款余额达28.9万亿元。其中,境内客户存款较年初新增3.91万亿元,日均存款较年初新增3.9万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同业之首。这意味着,2023年平均每天,有106.85亿元存款净流入农业银行。

与此同时,农行存款成本并没有因此而大幅提高。2023年,该行人民币存款付息率仅小幅上升8个基点至1.78%,在国有银行中保持中等水平。原因何在?

谷澍在致辞中表示,2023年农行个人客户存款余额17.11万亿元,新增超2万亿元,余额、增量保持同业第一。谷澍认为,农行在存款方面的发力赶超,最重要的是“城市反哺乡村”的联动效应。作为“以农为名”的国有大型银行,农行现有网点约2.3万个,其中县域网点占比升至56.4%。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比发现,同样将服务县域和“三农”作为战略定位的邮储银行同日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目前该行营业网点近4万个,覆盖全国99%的县域,县及县以下区域的网点占比达82.84%。值得关注的是,邮储银行还与大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共同在全国49.2万个行政村建设“邮乐购”站点42万个、邮储银行建设信用村超30万个。因此,相比之下,邮储银行在县及县以下的乡、镇、村设立的网点比农行更多,客户也较农行更为下沉。

但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显然是县域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观察到,2021—2023年,农行存贷款规模分别增长42%、49%。其中,县域存贷款占全行存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末,县域存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达到42.67%和41.11%,金融服务重心进一步下沉。

要稳住资产质量  

2023年,多家上市银行调整拨备计提政策,减少贷款风险准备金计提以反哺利润进而保持利润增长不失速。在农行净利增速中,减少拨备是否也同样有贡献?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根据农行2023年年报数据测算发现,截至2023年末,农行计提的贷款减值损失准备余额为9139亿元,高居6大国有银行之首。

在拨备计提同比2022年多增101亿元的情况下,2023年农行同比新增净利润较2022年减少56亿元,由此可见,该行并未为了保利润增速而减缓拨备。不仅是农业银行,在6大国有银行中,除邮储银行之外,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2023年的拨备计提同比均为多增,且净利润均同比少增。这显示5大行仍然执行了较为严格的拨备计提政策。

持续增加的拨备计提规模是因为资产质量更恶化了吗?相反,农行2023年不良资产保持在上市以来最低水平。副行长张旭光介绍,2023年末,农行不良率连续3年下降;不良贷款发生率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08%,与年初持平;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间的“剪刀差”连续14个季度为负,风险前瞻性指标持续向好;拨备覆盖率微升至303.8%。

针对房地产和地方平台等重点领域的资产质量风险,张旭光坦言,2023年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增不良贷款,但该行对不良贷款早反应、快处置,目前房地产行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23年末,农行房地产不良率和新发生不良贷款均同比有所下降;城投企业资产质量稳定,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谷澍则强调,经营一家银行最关键的是要稳住资产质量。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资产质量,即使当期有一定的盈利,长期也肯定会出现问题。

数字化转型中如何确保安全? 

农行长期和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谷澍重点谈及科技投入和数字化转型。他表示,要统筹好当下经营和未来发展,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未来发展打造坚实的科技支撑。

2023年,农行完成了银行业最大规模的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实现了超8亿个人客户和18亿个人账户的系统迁移改造;同时,农行数据中心正加紧扩容,横跨京沪蒙“三地六中心”的数据中心布局将在2025年完全建成投入使用。

金融机构对数据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要求更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2023年度“中国新金融数据安全榜”显示,农行位居银行业榜首。如何确保加速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对此,副行长徐瀚表示,该行每天处理交易峰值近20亿笔,平均每秒有5万笔交易。在这么大的体量下,要保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付出巨大努力。他打个比方,如果1亿客户相当于开载重10吨的卡车,农行现有8亿客户相当于开载重80吨的卡车。“我们既要跑同样的速度,还要在行驶的过程中换轮胎,并且确保行驶得平稳、不出事故,这需要有更高的驾驶技术。”

农行如何对待2023年以来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徐瀚介绍,该行已在人脸识别和语义分析等技术应用上有了较多实践,持续完善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数字化、智慧化对于进一步服务下沉市场的农行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降低成本、精准服务和减少不良,真正实现以数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务的普而惠。

分享到: